星空体育-海沃德受伤,凯尔特人队斩获胜利

admin 2个月前 (01-26) 星空体育 30 0

  低油价寒冬,油气勘探开发业务“很受伤”,作为“龙头”海沃德受伤,凯尔特人队斩获胜利星空体育勘探更是首当其冲。2016年全球油气勘探新增储量和新发现油气田个数均创2000年以来新低,我国石油常规油气储量增长速度,也在连续9年超过10亿吨后首次出现下降。

  然而,任凭外界雨打风吹,渤海油田的勘探工作始终是一抹亮丽的暖色,新增油气地质储量连续5年超过2亿吨,连续5年排名全国第二位。

  

  渤海勘探何以如此“彪悍”?

海沃德受伤,凯尔特人队斩获胜利

渤海勘探 少井多产 “隐性”走滑

  共2184字|建议阅读时间5分钟

再穷不能穷勘探

  

  1

  行业背景

  2014年年中以来,国际油价断崖式下跌,创下近30年来最长下跌和最悲怆的纪录。全球大部分石油公司采取了更保守的勘探策略,大幅削减投资总量,勘探作业活跃度降低,已经或将成为未来几年的“新常态”。

  2

  世界能源投资现状

  2016年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世界能源投资报告》显示,国际石油公司2015年上游支出比上一年减少25%,2016年上游支出比上一年减少超过24%。

  伍得麦肯兹公司对全球400多个上游项目相关数据的分析结果则显示,与2014年四季度相比,全球2016至2017年油气资本支出将减少3700亿美元,减幅达30%。

  3

  应对战略

  据渤海石油管理局总地质师薛永安介绍,近三年来,在大幅压缩勘探成本的前提下,渤海油田探井数量不降反增,始终保持在52口以上。

  这是“再穷不能穷勘探”理念的实践,它保证了这个中国海油年产最高、效益最好的油田,在低油价下,油气勘探不仅没有骑虎难下,反而可以继续从容睁开发现地层奥秘的眼睛。

  怎样才能用变少的钱,打出更多的探井?

  渤海油田在勘探开发一体化、优化井型设计、择优录取资料及适时停钻、减少无效进尺等方面做起了文章,开辟了一条“效益勘探”之路。通过降本增效3.0版,探井米成本由最高近2万元降到2016年1.16万元。

  这些从牙缝里抠出来的钱,全部用在了刀刃上。其中的一柄利器是一体化勘探。

  渤海油田|过去的边缘凹陷由于是“碎片一片”,被视为鸡肋,更“不可能找到大油田”,但是“彪悍”的“渤海人”通过科研攻关和立体勘探找到规律,把一块块“碎片”理清楚、“粘”起来,拼出一块成形的地下寻宝图。仅2016年,就通过滚动拓边探明3000万吨储量。

谁说老区翻不出大油田

  1

  老油区?大油田?

  从1967年第一口井出油到现在,半个世纪过去了,渤海油田已经进入勘探成熟期,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渤海油田高勘探率的老区,再难翻出大油田。

  “十二五期间,在勘探新增的总探明地质储量中,新发现大中型油气田探明储量占87.4%。每年如果没有1到2个大中型油气田的评价,完成年度勘探任务几乎是不可能的。”

  大中型油田意味着少井高产,也是现在乃至未来降本增效的最有效手段。这样的油田,在低油价的凛冽寒冬下,在“鱼过千重网”之后,真的还能找到吗?

  2

  震惊!能!

  渤海石油研究院科研人员围绕走滑断裂带这一油气富集区进行深度挖潜,创新提出“隐性”走滑概念。他们相信,在渤海这个碎盘子上,在地震资料不易分辨之处,在一些显然看不到构造的地方,还有一些隐藏极好、气息不明的断层在“躲猫猫”。

  大面积的岩浆岩,造成了地震资料品质差、钻探难度大、勘探程度低等问题,阻挡了一批又一批的“吃蟹人”,经历了30年自营与合作勘探,这里一直未能获得突破。一代代人在来来去去间,始终觉得这里没构造,没构造就没油田。

海沃德受伤,凯尔特人队斩获胜利

  重点看这里

  直到有一天,“彪悍”的科研人员通过建立起岩浆岩下构造解释模型,用多种方法反复修饰,侧钻出油加以验证,它才露出接受检阅的真容。

  它的出现,不仅使渤海油田走出了一条岩浆岩下的勘探新路,更收获了“隐性”走滑概念下的一个轻质高产油田。

  过去认为老区没有勘探潜力的一个地方,反倒“无中生有”般找到一个油田群里最大的油田,无疑只能用“震惊”来形容。

大气田区在路上

  

  1

  气田现状

  从地质上说,从渤海油田到辽河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乃至中原油田,都属于渤海湾盆地范畴。

  渤海湾盆地是一个油型盆地,不具备形成大气田的条件。至今陆上天然气勘探仅找到以伴生气为主的小气田,单个气田几十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储量已非常可观。海上气田也是由一个个分散的“小山头”构成,“气星星围着油月亮”,最大的气田仅约130亿立方米。

  在渤海油田“新增油气地质储量连续5年超过2亿吨”的概念中,天然气的比重同样比较寒酸海沃德受伤,凯尔特人队斩获胜利:只有50亿立方米的气,相当于500万吨的油当量,不足石油地质储量的一个零头。然而,这样的局面或许将有所改变。

  2

  大气田在路上

  在低油价寒冬下,全球石油公司都在进行勘探转移,即勘探重点由钻探新井转向评价老井,区由新区转向老区,由天然气转向石油,以期改善现金流,并对雪上加霜的油气勘探予以“救赎”。

  但渤海油田通过多种策略降低勘探成本,使得深层勘探、天然气勘探依然具有可行性。

  过去近三年数据显示,在天然气勘探上,渤海油田也有重大斩获。在潜山测试中喜获高产气流,多个气井或将连成一座“山头”,展现出良好的勘探前景。

  而最新勘探研究成果则进一步显示,渤海油田在地下4000米深处找到比以往显示更好的气层。

  渤海勘探这种“彪悍”势头还能持续多久?

  “尽管国际油价略有暖意,但降本增效的压力依然非常大,加上大油田越找越少、勘探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对勘探人员的科研能力和勘探工作的精细化程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最大的不确定性还是海面管控的制约。”薛永安说,也许只有谋求更加深入的企地合作,才能切实解决渤海勘探的后顾之忧。

作者:郝艳军 吴鹏 王富东

编辑:徐浩东、小鹿、小V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